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学者专栏 >> 孔庆东专栏 |
|
|
 |
|
中国侠归来 |
|
汶川地震以来的一段日子,北京大学的孔庆东先生心情很不平静,孔先生一再激动地强调:谁说现代社会没有武侠?不会武术的人民一样可以成为大侠。谁说侠义精神已经成为被我们抛弃了的遗产?侠义精神始终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天灾发生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伟大的人民所做的侠义壮举数不胜数。 孔先生认为武侠不一定非要身怀绝技。几年前,他将雷锋喻为最大的侠,这一说法在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今天,他被投身在赈灾工作中的志愿者们感动,他说这些无私救灾的可爱的国人们,都是伟大的侠! 这一论断很新鲜,也很发人思考。以前说起“武侠”,我们总觉得他们是这样一类人:既要身怀绝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并且带有一点神秘色彩,叫一般人不容易遇到。如果雷锋也是侠,那我们不禁要问:焦裕禄、孔繁森是侠吗?近几年越来越为我们所熟悉的NGO、志愿者组织是侠吗?他们和霍元甲大侠有什么异同?侠是什么?谁是侠?……要解答这些疑问,让我们先回到游侠出没的春秋战国。 当武这一在中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技击文化,不再被我们的生存所必需时,当它不再是抵抗强力、帮助弱小的有力工具时,侠与武分离了,但侠义精神却并未消亡,而且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有了新的含义、新的形象。这或许可以说是武侠的遗产。侠义、侠义,相信侠义精神不仅是遗产,它更将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详细] |
|
|
|
|
|
 |
 |
学者简介 |
 |
|
|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旁系传人,是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有出色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其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那篇《47楼207》令其文名不胫而走,随后取名《47楼207》的文集火爆登场,接下来《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本本畅销,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小说,受到广泛欢迎。去年10月,更是和魏明伦、张纪中、杨争光一起与金老先生一起“华山论剑”,江湖人称“北大醉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