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新举措,是对我国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准部署。其中,对“十三五”时期的精准定位、对我国发展指导思想的精准表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精准制定、对发展新理念的精准阐述等方面值得深入领会。
[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小康社会;部署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通过初步学习,笔者深深感到,全会文件充满了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气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新举措,是对我国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准部署,读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信心满怀。这里谈谈笔者所关注的几个方面的认识。
对“十三五”时期的精准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梦大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即将跨入“十三五”,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预计年均增长近8% ,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同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2011-2014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6-2020这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50年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梦大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就明确了阐述了“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任务。
正因为“十三五”这五年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就要拿出决胜精神,摆出决胜架势,使出决胜干劲,实现决胜目标。尽管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但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会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全会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既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也提振了我国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的精准表述:
“四个全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部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清晰展现。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媒体把 “四个全面”称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顶层设计”,人民日报从2015年2月25日开始发表系列评论,深刻解读“四个全面”。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均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部署全年工作,据此,有人把2015年称为推进落实“四个全面”的“元年”,即开局之年。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谋划全局,部署指导各方面工作,中央和全国各个重要会议都贯穿着“四个全面”的战略要求。“四个全面”早已深入人心。2015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四个全面”位列其中。“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四个全面”自形成和提出以来,第一次写进党的中央全会文件,并被确立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通读全会公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个全面”既是指导思想的重要构成,同时还被具体化为“十三五”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六个“坚持”为内容的六大原则,都是“四个全面”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精准制定:
“全部脱贫”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内在要求
全会提出,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翻一番。在这里,目标数字与十八大的表述是一样的。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为 397983亿人民币,人均299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以此为基数翻一番,2020年GDP总量要达到795966亿元,人均收入城镇居民要达到38218元,农村居民要达到11838元。2014年底我国GDP总量已达到63.6万亿元,增长7.4%。据有关专家测算,只要保持现有增长速度,2020年的这个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除了以上目标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包括: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这里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关于扶贫的决心和举措。相对以前“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提法,扶贫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扶贫对象不是“大幅减少”,而是“全部脱贫”,到2020年,不再有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也不再有“贫困县”这个名称了。整个“十三五”时期,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的力度、措施和工作机制,都将要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分类扶贫将成为重要思路: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等等。此外,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花的精力最多。就在全会召开之前10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时表示: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