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访 论文精选 著作精华 相关报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学者专栏 >> 董德刚专栏
董德刚教授
董德刚谈“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
 
董德刚: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社会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在微观上,它表现为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及家庭等团体;在中观上,它表现为地区、部门、阶级、阶层等群体;在宏观上,它表现为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要素以及由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社会形态如国家。这三个层次之间是包含关系:宏观包含中观,中观包含微观。本文主要论域为宏观层次,但对于中观和微观层次同样适用。所谓社会发展,意即社会向好的方面演进。那么,社会究竟是如何发展的?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明,社会发展就是作为主体之人能动改造作为客体之社会的实践过程。
 
 
  精彩推荐
 
·董德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概要
·董德刚: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创新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开拓了党的建设新视野
·邓小平首提"社会主义本质"石破天惊 改写了所有教科书
 
学者简介
 
董德刚,男,1950年1月生,沈阳市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经济哲学。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国家重点图书,并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和科研奖。[详细]
 
给专家留言
 

署名: 
 
 研究成果


一、著作类

  1.《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全国“迎接党的十六大重点图书”,个人专著,海天出版社2002年6月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闻出版报》等12家报刊给予了较高评价,2003年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2.《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此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个人专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2002年获“第17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第二十四次优秀图书奖”。
  3.《经济哲学》,“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人主笔,负责组织并撰写其中《绪论》和《所有制以及产权辨析》两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4.《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教材,本人为主编之一并撰写了其中的《历史决定论与选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两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思想路线研究》,中共中央党校教学参考书,本人为主编之一并撰写了其中的《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两章及部分《前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6.《哲学二十二讲》,本人为主编之一并撰写了其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7.《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观念转变》,收入邹东涛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1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版。人民网等全文转载。[详细]


  本网专访
 
·中央党校教授董德刚谈“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图)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开拓了党的建设新视野
·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 合法的剥削是允许存在的
·董德刚谈“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
·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认识30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
·马克思主义也有不管用的部分,没什么奇怪 要学管用的
·邓小平首提"社会主义本质"石破天惊 改写了所有教科书
  论文精选
 
·董德刚:略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董德刚: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董德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概要
·董德刚:破解“姓社姓资”难题,促进中国更好发展
·董德刚:“调研”泰新马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维审视
·“社会所有制”这个概念更好些
·董德刚:所有制的“名”与“实”
·董德刚:逐渐淡化“公私二分”,走向社会所有
·董德刚: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著作精华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一书读后感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一书出版(图)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说些新话(图)
·现实感、讲真话、讲新话
·“思想者”的使命和责任
·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新著
·董德刚:《当代中国根本理论问题》(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一个尝试(图)
·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
·《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编后谈
  相关报道
 
·探索和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董德刚研究成果目录
·董德刚教授简历
·全国应用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综述
·新时期思想解放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专栏
 
李君如专栏

李德顺专栏

李景源专栏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