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学者专栏 >> 王思斌专栏 |
|
 |
 |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王思斌 |
|
|
|
 |
|
持守平等理念“助人自助”
|
|
为有需要,特别是为困难群体服务,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而存在的基本理由。在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个人、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可能会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心理与社会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障碍,从而使他们不能正常地生活。例如,城市失业者家庭经济困难、精神压力沉重,失依老年人不能得到合适的照顾,残疾人的利益被忽视,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歧视等,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系统和持续的服务。社会工作者以其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国际上,社会工作在为失依儿童、老人,婚姻和家庭生活遭受创伤的人员、失业者、残疾人、偏差青少年、吸毒者及其他困难、弱势和边缘人群服务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一些条件下,社会工作可以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发达国家,医院都有社会工作者帮助调解医患关系,社会工作者还介入企业帮助调解劳资关系,协助处理社会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秩序。这样,社会工作通过深层次的服务就能起到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而这些在我国是特别需要的。 社会工作的基本信条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的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细】 |
|
|
|
|
|
 |
 |
学者简介 |
 |
|
|
王思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教授,1949年生。河北泊头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农村问题研究专家。1982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