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学者专栏 >> 彭穗宁专栏 |
|
 |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彭穗宁教授 |
|
|
|
 |
|
立足服务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再社会化
|
|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特别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再社会化的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再社会化命题的提出,根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的巨大变迁。 我们知道: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并以行政关系为纽带,构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组织基础。在城市,国家通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职工,通过街居体系管理社会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在农村,国家通过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单位,管理和组织农村居民等,从而实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管治,达到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有学者认为: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去认识,可以将这种整个社会的运转不得不依靠单位的组织形式的结构,定义为"单位体制" 。与此同时,依托单位建立起来的各级党的组织,也能够依靠单位的行政权力和掌控的资源,实现对社会的有效领导。【详细】 |
|
|
|
|
|
 |
 |
学者简介 |
 |
|
|
彭穗宁,男,法学硕士,中共党员。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迄今已主持国家课题二项,主研国家课题二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七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 系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省委宣传部、讲师团人才库主讲教授。担任省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省统战学会理事,省党建学会理事,省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省党校系统中共党建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