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精选 执政党建设与中国道路 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理论专题 >> "探索中国道路的经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专题
  独家精品
·仝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建设学习…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俞可平:中国民主化的最小成本和最佳途径
·房宁: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有三大特点
·李佐军:迈向“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
·独家专访: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
·周新城:中国模式下的金融业要和实体经济…
·张维为:中国模式给解决世界难题带来了新…
 
中国道路的三重意蕴
 


  在过去一百年里,世界许多国家思考和决策时秉持的现代化“西方中心”的观念将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这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看法给我们提出了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就是在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能也不可能割断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晰地阐述中国发展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这不仅仅可以消弭西方社会的疑虑与偏执,也可以增强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信心与决心。中国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及模式相对西方而言,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和谐发展”有以下三重意蕴。

 
 
  征文精彩推荐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思想发展进程探析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观及其启示
·建国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
·试论“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模式的历史根源和发展逻辑
·“中国模式”是中国对世界现代化的贡献
 
合作期刊
 
一、征文时间:
  2009年9月25日―11月30日
二、投稿须知:
  以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信箱:
  lilunzw@peopledaily.com.cn
  征文采用电子投稿方式,请在来稿中写清姓名、身份证号、详细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来稿邮件主题请标明“国庆60年”征文字样。
三、征文评奖:
  征文主办方在征文截稿后,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参考网友投票情况,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分别获得奖金5000元、3000元、1000元,优秀奖20篇。【详细】
 
 征文主题
一、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请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理论创新对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如何深刻领会并深入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消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因素,从而坚持好中国道路。
二、执政党建设与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搞好党的建设对于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至关重要。60年的执政历程当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执政规律。请结合党的执政历程,探讨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经验,以及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发展道路
  1. 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及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讨,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创新性国家、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发展、三农问题、扩大开放等话题。
  2. 60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及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如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发展、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国家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话题。
  3、6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及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探讨,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等话题。
  4、60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及进一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探讨,如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国民教育、收入分配等民生话题。
  5、60年来我国国防、军事、外交等其他领域重大成果、经验和不断推进各项建设的建言,如坚持正确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扩大国际合作话题。

  征文精选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顶岗实习中延伸学生党建
·杨雪冬:“中国模式”是中国对世界现代化的贡献
·汪玉凯:冷静看待中国模式
·学习与创新:“中国模式”的灵魂
·陈平:中国之谜与中国之道
·“三农”的出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
·SWOT分析视域下中国金融安全理路的多维考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统一战线任务的丰富与发展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发展
·从“跨越论”到“中国模式”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六十年
·树科学发展观  走科学发展路
·回应型政府的建构——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经之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从“站起来”到“站得稳”
·从公民社会的兴起看中国政党制度的建设
·科学发展的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
·中国道路的核心价值
·中国道路——社会主义3.0
·加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解读中国模式的三种范式
·坚持中国特色以民为本宏观调控法发展经济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历程探析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中国模式
·三大内核支撑“中国道路”走向世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路径
·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
·波澜壮阔一甲子 风雨历程六十年
·地方干部科学管理制探讨
·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
·和谐与发展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险模式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思想发展进程探析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观及其启示
  执政党建设与中国道路
 
·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贾庆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许耀桐: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中国政治模式的关键
·张志明:中共交出两大答卷 形成执政科学布局
·许耀桐:执政6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有三条经验三大教训
·中国为什么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
  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中国60年孕育新模式 未来50年将再次崛起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道路”的学术意义
·“中国模式”的理论诉求(图)
·中国道路的三重意蕴
·刚柔相济:中国模式的深层哲学智慧
·张维为:中国模式开放包容有七大理念
·弄清说透中国政治模式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中国模式探索: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模式”挑战传统理论
·中国模式的特质
·程恩富谈党内民主:票决不等于民主 协商也是民主
·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的四个趋向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
·中国模式与“中性政府”
专题推荐
 
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和坚持“三观”

娃哈哈杯“2008,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征文

科学发展观话语有奖征集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征文活动

“抗震精神”网上大讨论

聚焦中国模式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