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周文彰:勤勉执着用力地生活
文/王海珍
2010年08月02日13: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周文彰


  周文彰喜欢微笑,和习惯保持技巧微笑的官员不同,他的微笑延伸到眼神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啊。因此,很容易感觉到他的真诚与平和。

  周文彰喜欢读书,和习惯在书桌前耕耘的学者不同,他的读书大部分是在路上,坐车、候机、甚至走路时,都是他读书、看报甚至构思发言讲话的黄金时间。

  每次出差,在他随身带的纸袋子里,两样东西是肯定能找到的,阅读材料和笔墨纸砚。前者给他带来阅读的愉悦,后者是他见缝插针练习书法的必需品。

  不能辜负了时光呵,这句有点文青的话不是周文彰自己说的,不过,的确是他的生活写照。几十年了,勤奋,勤勉,勤劳,这些最平常却也最难以兑现的形容词,在周文彰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苏北农家子弟,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博士和博士生导师,投身海南二十年的建设者,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是的,这些身份的所属者都是周文彰。

  此外,他还是书法家---这是他的业余爱好,但经短短几年,迅速成为业内行家。一个业余爱好,尚能有如此成就,其本职工作的用心,岂不更甚?

  纵观其人生履历与角色的转换,有一种突如其来的跳跃感,更有一种昂扬然向上的奋进,第一眼看过去,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案例,再细细品味,那其中所包蕴的理想、热情、奉献却不仅仅是励志那样简单,更有一种书生报国的意气。

  是的,他们这一代,生于五十年代,几乎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有一种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丰裕的年轻人难以理解的情怀。他们这一代人的抱负与理想,不是当下所流行的成功学与励志版,他们有着更为宏大的理想与责任,那是在年少时期就印刻在心上的,任时光变迁,从不改变。


【1】 【2】 【3】 【4】 

 
(责编:陈叶军、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周文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