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君如:构建中国国际话语需处理好五大关系

李君如

2015年01月19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构建中国国际话语需处理好五大关系

近年来,“中国梦”在中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有赞赏也有疑虑,有肯定也有担忧。因此,无论在中国梦的思想传播中,还是在追求中国梦的现实实践中,都要思考、研究和探索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

讲好中国梦,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是求之能成、知而行之的话语创新之举。国际交流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构建能够自信地同世界打交道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是中国话语与世界认同的关系。建构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不是要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要让人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认同中国。我们讲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就要让人家认同我们。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影响力,就无所谓软实力。而要赢得文化认同,就要注意不同文化的共同点。

二是中国故事与中国问题的关系。实践证明,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从讲中国故事开始,才能让更多的人听明白、听进去。这是符合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离开感性讲理性,只能陷入空洞的说教;联系感性讲理性,才能打动人感动人。但是,讲故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不顾听众需求地讲,一种是针对听众的问题讲。只有后一种讲法,才能收到讲故事的成效。因此,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讲故事是要帮人解疑释惑,讲故事要有问题意识。

三是中国历史与中国人世界观的关系。讲中国故事,必定会谈及中国历史。历史是过去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历史有厚重感,最有震撼力;历史有故事,最有感染力。建构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要努力开掘中国历史这座富矿。但光讲历史还不能完全让人理解中国人处理国内外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做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讲历史时有意地渗透中国人的世界观。比如我们最喜欢讲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复兴历史,在讲这样涉及外国历史的中国历史时,为避免误解,有必要在讲历史时阐明中国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中国世界观。这样,才能讲明白中华民族追求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复仇梦,不是霸权梦,而是和世界人民的梦想相通的和平发展之梦。

四是中国文化与文明对话的关系。话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建构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实质上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而又独具魅力的文化。我们同时又知道,各国文化是有差异的。建构我们的国际话语体系,不是要搞“文明冲突”,而是要促进文明对话。事实上,建构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也只有在文明对话中才能被建构。

五是中国语言与外文翻译的关系。这是一项技术性的对应关系,但在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时不容忽视,非常重要。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李君如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