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汪同三: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重在宏观应对

2014年02月21日09: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优化政府融资结构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厦门大学与经济参考报20日联合举行“2014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 M )春季预测发布会”。会上,多位经济学家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优化政府融资结构,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发表了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汪同三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重在宏观应对

  汪同三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如何进行宏观调控。他是从以前的三次国际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当时采取的宏观调控对策的经验和教训,做出如此总结的。

  汪同三所提到的三次危机,分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2011年出现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他认为,这三次危机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我国也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举措来应对这些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首先,从亚洲金融危机来看,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最主要的政策概括起来是“人民币不贬值”。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是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同时对于支持香港经济也产生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汪同三分析认为,这实际上是把人民币和美元挂钩,也就等于和港币挂钩,以大陆经济这样一个庞大的主体来支持、保护香港经济,这是当时采取政策的正面效果。但是这样一种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也让我国自身遭遇了一些损失,比如出现了通货紧缩,导致后来的经济恢复速度较慢。

  其次,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的应对措施是采取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这个刺激计划当时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保持我们国家经济较快、稳定的增长。而另一方面,计划本身也带来四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因为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以及产能过剩和地方债。

  和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不同,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我国采取的一个基本政策导向是:兼顾当前和长远,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眼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调整。汪同三认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当时特定条件下,采取这样一个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基于这样一种政策之后,宏观经济运行会出现其他的情况,当超过上限或者低于上限的时候怎么办,彼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是什么方向,还需要再继续做进一步研究和积累新的经验。(记者 梁倩 高伟 赵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汪同三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