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李捷: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

2013年10月08日10:3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编者按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里,提出了“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历史有丰富的思想和文化蕴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不仅是因为从历史中可以得到许多有助于治国理政的智慧启迪,得到许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而且还可以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中国精神,呼唤中国力量。这种精神及其力量的源泉,正来自于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5000多年的文明史之中,来自于100多年中华民族为抵御外侮、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之中,来自于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之中。

首先,要从弘扬中华文化基因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精神滋养。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加上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发明,这些因素支撑着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缔造了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的鲜明标识和精神基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充满着历代先贤的爱国之举、忧国之情,充满着各族人民的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充满着中华儿女的革故鼎新、奋发图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其次,要从弘扬中国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传统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中国历史自1840年起,就进入了饱受西方列强欺侮、割地赔款丧权事件接踵而至的屈辱时代。然而,有压迫就有反抗。也正是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反抗斗争,到了20世纪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战争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不仅取得了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变革行将就木的封建制度也成为当时时代的主题。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直至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催生了将反帝与反封建熔于一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同时也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近代历史命运为之一变,从此逐渐走上了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决定性胜利的伟大道路。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把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同中国革命传统紧密结合起来,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民族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唱响了一曲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的凯歌。

第三,要从弘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人民当家做主、共同建设现代化新国家的新纪元。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手的是一个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烂摊子。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取得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催生出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生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强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提升,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抢险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等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再次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聚焦点上,我们无限感慨。这一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的历程,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如果把民族精神比作一条滚滚向前的长河的话,那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犹如这条长河的一段段支流。每段历史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滚滚长河注入了新的活力,谱写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精神不息,活力不止。

第二,纵观中华民族精神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会发现两种力量同时存在。一种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另一种是传承积淀的力量。发展变化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推动着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传承积淀的力量,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留存下来,又不断汲取着民族精神的新养料,推动着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弘扬光大。这两种力量的交融,便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

第三,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运而生绝非偶然。它既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开辟出的强国富民之路,也是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植根于中华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结出的风华硕果。只有古老而又风华正茂的当代中国,能够孕育出这样的累累硕果;只有源远流长而又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华文明,能够催生出这样的时代结晶。

第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既呼唤着中国力量、中国自信,更呼唤着中国精神、中国软实力。中国特色,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也是中国实践、中华文化积淀的产物。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同中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当代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为中华文化之魂。从精神与文化的层面看,中国特色,是中国精神、中华文化、民族魂的当代版,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力量、中国自信来自何方?就在中国特色!

当今,中国处在大变革之中,世界同样处在大变动之中。变革、变动,会给我们带来迷失、迷茫,也会给我们带来机遇、梦想。立足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就会战胜迷失与迷茫,捕捉机遇,去奋力实现梦想。我们学习历史,重温历史,拥抱的不仅仅是未来,还有自强不息、拼搏不止、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