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就散了。如果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内部彼此不认同,为了小利而争吵,文化就散了——
文化力关系社会凝聚力
许嘉璐
2013年05月27日10:48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研究文化,不能就文化谈文化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保障。在原始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凭着有限的生命力向大自然攫取生活资料,谈不上对文化的追求。

我所说的经济,并不是具象的,而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经济领域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确定之后,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发展于农耕时期,和农耕这种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文化,无论是纵向的传统文化,还是横向的世界文化,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经济,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把文化与社会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我对文化不用明确的定义,而是用描述性语言

什么是文化?据有关统计,全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500多种,比较有名的有200多种。我认为,文化没有确定的定义,任何人都可以给文化下定义。因此,我对文化不用明确的定义,而是用描述性语言。

首先,文化是人兽之别。宠物经过训练后,可以做一些搞笑的动作,那是条件反射,有食物做诱饵,并不是它发自内心的一种创造。推而言之,大象、猴子、黑猩猩画画,画得再好,标价再高,也不是文化,而是兽画。人之为人,同禽兽分化,关键在于文化。文化提升人性,而不应该把文化与兽性混为一谈。

其次,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多元性的。即使是孪生兄弟、夫妻、父子,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文化是体现人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的好恶、是非、荣辱的判断。文化无所不在,从衣食住行到文学艺术、宗教礼仪、法律,都是文化。贯穿于一切文化,体现人的好恶、是非与荣辱的红线是“四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

“四观”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人的心灵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人和人、人和物发生关涉的时候,也就是人的交往过程中。文化在哪里?固然在屏幕上、在博物馆里、在舞台上,但和每个人关系更直接因而更广泛存在的,是在每个人心中、在每个家庭里、在每条街道上。如果我们国学研究蓬蓬勃勃、成果丰硕,我们的舞台好戏不断、观众如潮,但是如果我们心里分不清好恶、是非和荣辱,家庭不和睦,在街上误碰了他人不能说声对不起,那么再多的屏幕舞台也没意义。文化就是人化,所有的文艺、宗教和制度,都体现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

●信仰也是一种习惯,文化力就在于此

文化力在哪里?我们每人养成了在一定文化当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就会感觉亲切、舒适,有亲和力。这就是为什么炎黄子孙走到世界各地,仍然保持了华人生活习惯。习惯引出认同,最高的认同是信仰。信仰也是一种习惯,文化力就在于此。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就散了。如果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内部彼此不认同,为了小利而争吵,文化就散了。

一个社会的凝聚力,首先要靠“德”的自律,同时要靠“法”的他律。“法”也是文化。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完全靠法来对所有公民进行他律的时候,这个社会实质上已经散架了。只有一个民族所崇尚的“德”成为社会的共识,大家以此来进行自我约束,不仅是消极的约束,而且是一种高尚和永无止境的追求,然后用法律来保证社会的底线,这个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是判断优劣的,“法”是判断有罪无罪的。“德”的自律比“法”的他律更应该得到重视。以“德”为基础执法,效果会更好。

●清醒认识文化发展现状,研究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现在的文化危机是世界性的。无论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差距问题,等等,其实就是与中华文化截然对立的另一种价值观侵蚀的结果,是对物的无限追求,或者说贪婪。

中国现在遇到了两难选择。我们一方面需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就犹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后面扬起的尘霾,正是今天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研究国学,要关注当下、关注世界、关注未来。精神与信仰,是软实力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是可怕的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

最重要的是要自觉了解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清醒认识文化发展现状,研究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要重新建设文化的社区,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要在国民教育中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复兴。中国崛起包括文化复兴,因为只有文化复兴,才能真正强大。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永恒的动力是文化,也就是凝聚力。只有在物质基础上精神丰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强。(作者为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

分享到:
(责编:程宏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李克强"全方位外交" 图集 话语集
·人事 王晓任青海省委常委(图/简历)
·谭荣尧任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简历)
·上海7名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图/简历)
·反腐 住建部一女调研员获刑10年半
·中央党校教授剖析省部级高官腐败案
·党建 京区县一把手首次向市委述职
·首批90后入职:40人住一屋 离北京近
·反腐败必须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评论 对“后台硬”的反证如何服众
·观察 制度全覆盖后:养老保障三方向
·党史 解密:毛泽东"如何研究战争"?
·李讷 王景清风雨携手朴素人生30年
·"文职将军"称谓怎样误解了军衔制?
·社区 盘点携夫人出访的国家领导人
·讣告 老红军刘清源逝世|张升东逝世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河南关于刘继标等4名同志拟任职的公示
2.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览
3.白介夫同志逝世
4.国务院批转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
5.中直各单位落实“八项规定”措施一览(表格)
6.章明同志逝世
7.许显辉当选张家界市市长
8.席德华同志逝世
9.一周必读:国务院批转2013年改革重点 九领域…
10.王晓任青海省委常委(图/简历)

  ·频道精选
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南粤学习考察
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南粤学习考察
  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总结会召开 尤权讲话
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总结会召开 尤权讲话
 
·住建部一女调研员获刑10年半
·湖南衡阳80后副区长回应“毕业4年升副处”质疑
·山东首次公开省级“三公”预算
·张成林任青海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金林任中南民族大学校长
·北川副县长兰辉带病下乡检查工作坠崖殉职

社区论坛·网评精粹
享受天伦之乐:李鹏罕见家庭老照片(组图)
享受天伦之乐:李鹏罕见家庭老照片(组图)
  李克强夫人旧照曝光:曾是公社金花(组图)
李克强夫人旧照曝光:曾是公社金花(组图)
 
·李克强首访身旁为何未现夫人身影 解析幕后细节
·谁才是毛泽东身边的五虎上将?| 金正恩爱拍挽臂照?
·25年来新任总理首访都去了哪?| 政坛“黑马”陆昊
·揭秘哪些信件国家领导会回复|41岁正部与28岁正教授
·吴官正暗访时曾遭服务员爆粗|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
·邓小平生命的最后时刻:江泽民始终坐镇京城

·理论精粹
中国简政放权第二批项目研究论证已启动
中国简政放权第二批项目研究论证已启动
  图解:各省市居住证的门槛和含金量
图解:各省市居住证的门槛和含金量
 
·户籍改革应指向机会平等|公车改革更是“政治账”
·迟福林:推进以放开户籍为重点的制度创新
·专家解读2013年改革:铁路投融资改革不只为了找钱
·罗援谈琉球归属:是中国的一部分 绝对不属日本
·[特别关注]国务院部署: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李慎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资料中心  
学习十八大精神有奖知识竞赛 【专题】档案天天看:毛泽东档案系列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开国将帅名录永远的丰碑——革命先辈纪念馆
基础|党史大事记|党史上的今天|十八大党章
会议|党的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
文献|领导人文选|历史、当代文献|马列全集
事件|毛泽东档案天天看|抗美援朝|共青团90年
专题|历次党代会|新简明党史辞典|口述党史
图集|穿越90年·图说党史|90年90事|阅兵图集
视频|领袖文献片|共和国图像日志|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