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的一个伟大成就,是明确宣布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历史作用的一个新的认定,也是对这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重要提升。
一
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并在2007年10月的十七大上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党的十八大所以将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首先是由它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性决定的。
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新的发展观,不仅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是最近10年来最大的理论创新。
第一,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用最简捷的语言来表示,就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也是“发展”二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第二,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身的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有一个著名论断: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重申《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并将所追求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关于人的理想和现阶段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作了区分,提出目前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将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前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根本。在当代中国,这个“人”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所以得到社会和学界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进一步明确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和一切人的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从而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
第三,科学发展观对长期存在的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有重大发展。
所谓社会发展,主要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的发展则指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发展。这两者既是统一的,又是相矛盾的,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根据上述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发展比社会的发展更具根本性,因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状况。但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以牺牲人的发展来实现的。这不仅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是很明显的,就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在相当长时期也很难不以社会发展为本。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进入科技飞快发展的时代,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才的作用、知识的力量的空前提高,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语来宣示,使人耳目一新。它既实现了由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巨大转变,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
第四,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有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更加明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考,也反映了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因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