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大学·问道
人文教育:构建和谐未来世界——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记者 赵婀娜
2012年11月16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杨玉良,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文教育区别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承担着怎样的功能?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状况如何?复旦大学自7年前实施的通识教育力图做怎样的探索?

为此,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听他讲述他眼中的高校人文教育。

记者:您觉得人文教育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杨玉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共同居住的星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称其为“地球村”;然而人们的“眼界”却远未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于人的本能和不恰当的教育结果,人们习惯于将任何不同于自己同族的思想与行为视为“异类”,从而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国家利益至上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并成为打压其他文化,干涉别国内政,掠夺国际资源的思想基础。

我个人认为,当世界只有一种文明和文化存在时,这种非多元文化的世界将是人类的末日。因此,我们中国人提出,各种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种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共存的世界格局。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去严肃地思考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的未来世界才是我们所期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应是本着这样的期待去研究通向这个更为美好的世界的可能途径。因此,让大学里的受教育者去了解、理解、宽容各种文明和文化的存在,并使他们具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

记者:结合新世纪的发展情况,您觉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是日益凸显了还是日渐衰落了?

杨玉良: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社会科学的知识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一样都是“双刃剑”。在“工具理性”思维的驱使下,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毁灭人类的武器,也可以制造危害人类的“金融风暴”。

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更需要加强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

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一流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

我曾经对我们的学生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如果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那么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育的重要起因之一。

记者:我们了解到,复旦大学在7年前开始实施通识教育,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杨玉良: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会注意到,政府最近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措施来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认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可以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性的思维,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与价值的选择。这是我们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张力的教训中所得出的体悟。

我对中国近30年来的发展做过如下的粗略概括:在第一个10年,大家认为我们要发展技术,因为我们要有能力自己制造彩色电视机和电冰箱等,以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在第二个10年中,人们意识到技术的源头在基础科学,所以我们设立了NSFC(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第三个10年中,人们才发现人文与社会科学也是重要的,但客观上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而最近对人文学科和文化建设的重视是因中国现时的社会和世界格局的状况中所逼出来的。

我这里指的“人们”不仅仅是学者们,也包括普通百姓和政治家们。作为有着深厚人文传统的复旦大学较早地认识到了人文和社会科学对当今中国的重要性。我们从3年前开始就启动了“复旦大学人文振兴计划”,并将其作为国内外汉学经典的研究和交流平台;成立了“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和“复旦发展研究院”来开展社会转型、制度建设和治理形态的研究,目的是服务国家决策并期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智库,也为研究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提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此,复旦大学的“985”三期投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上的经费达到了“985”二期费用的6.5倍以上。

为什么要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我们的考虑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我的认识而言,植根于古希腊文明和欧洲“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以“人本主义”、“分析”与“逻辑”见强;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受近代中国“救亡”的形势所逼迫,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综合”和“悟性”的思维方式为特征,其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性。当今世界所面对的诸多重大问题都极其复杂,或许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据糅合了东西方文化之所长的思维方式。最近,复旦大学与英国的丁铎尔全球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复旦—丁铎尔全球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我们期望这个“中心”能够成为集东西方思维方式来研究与解决全球乃至全人类的复杂问题的典范。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万鹏、赵晶)



·焦点新闻
·[独家]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资料库
·孙国栋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万鹏龙任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宁波一区发布3名区管干部任前公示
·栾克军任甘肃庆阳市市长(图/简历)
·陈华康任阳江市委副书记(图/简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展
·十八大修改党章看中国发展"风向标"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文化发展新进展
·解密:邓小平常爱看哪几类"内参"?
·西安事变中共中央12月13日会议记载
·图说:中国“公务用车”60年进化史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快讯: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15日上午选举习近平为…
2.快讯:习近平、李克强当选为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3.快讯: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
4.视频直播: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中文…
5.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
7.十八届一中全会明日召开 将产生新中央领导机构 
8.快讯:胡锦涛宣布本次选举有效
9.15日上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
10.习近平同志简历

  ·频道精选
十八大会议、新闻发布会精彩汇总
十八大会议、新闻发布会精彩汇总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图片展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图片展
 
·人民日报社论: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喜庆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
·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欢庆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
·十八大报告解读: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
·聚焦党建工作创新:防止"四个危险"不能墨守成规
·贵州铜仁市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社区论坛·网友声音
"年薪15万"考公务员,是不是明智的选择?
"年薪15万"考公务员,是不是明智的选择?
  揭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成长秘事(图)
揭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成长秘事(图)
 
·“四连增”是组织工作的一份漂亮“成绩单”
·汪洋的荐书单|“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升迁四大因素
·还有几多“房叔”混迹官场|风云女老总咋毁了自己
·公证处主任凭啥拿八十多万年薪?|严惩“揩油”干部
·美6位总统死于贫病交加|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幽禁3年
·毛泽东一生最柔情时刻|唯一敢当面责骂毛泽东的女人

·理论精粹
2013年国考岗位 “史上最苦金饭碗”
2013年国考岗位 “史上最苦金饭碗”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蔡继明:小产权房也是一种产权 不是偷来的
·党的十八大将修改党章 重大理论写入党章
·衣俊卿为青年荐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衣俊卿谈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
·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政治体制改革要理直气壮地讲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资料中心  
共青团成立90年 中央苏区资料库 辛亥革命资料库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开国将帅名录·永远的丰碑——革命先辈纪念馆
基础|党史大事记|党史上的今天|党章教程
会议|党的会议|历次党代会|政治局集体学习
文献|领导人文选|历史、当代文献|马列全集
事件|抗美援朝资料|海军博物馆|"五四"运动
专题|历次五年计划|反腐倡廉大事记|口号选编
图集|穿越90年·图说党史|90年90事|阅兵图集
视频|领袖文献片|共和国图像日志|《忠诚》
党史人物3D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