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深化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红色地标看变化)

创新,自主自强中关村

本报记者 杜飞进 朱竞若 李章军 苏 超

2016年01月20日15: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让人铭记。

中关村,这三个字,在人们的心中,早已超越了它的地域含义。它唤起别样的情感,与科学和梦想、创新和超越、现在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关村的智力特质,经历了百年聚合,经历了新中国60年的谋篇布局。进入新世纪,科学发展,十年砥砺,中关村已然更大更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中,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从昨天的勇于逼近世界先进水平,到今天的敢于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从当年的埋头赶路、立志产业报国,到今天的抬头引路,创新示范;从“中国硅谷”、“引领社会走进信息化时代”,到迈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中关村厚积薄发!

创新,创业,参与全球科技竞技、市场竞争,使风云激荡的中关村成为十年间独特的中国印记。

十年磨剑,一飞冲天

午后,中关村西区,车库咖啡馆。一群创业的年轻人聚在这里,碰撞“奇思妙想”,他们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科研院所。这里目前活跃着几十个创业团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来此猎取商机。

这样的草根创业者聚集地,中关村还有不少。离车库咖啡不远,是近年间迅速成长的新浪、百度、联想……

柳传志,今年68岁。10年前,柳传志把联想集团指挥权交给年轻人,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母公司联想控股,二度创业。10年后,联想控股旗下投资企业超过200家,5家主要公司气势恢宏,仅“大儿子”联想集团一家,2011年销售额达到296亿美元,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厂商。“今天的联想是当年连空想都难以企及的高度。”柳传志感慨,中关村这10年,不只是联想,一批科技型企业风生水起,一飞冲天了。

企业依托的最大优势,是中关村的智力土壤和由此而来的文化氛围。在中关村示范区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1所,中关村核心区有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206家,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全国近四成两院院士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对中关村而言,创新,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试验”到“示范”,这是历史赋予中关村的全新使命。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说:“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一场新技术的革命,每一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有信心用自主创新来化‘危’为‘机’,努力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中,中关村逆势而上。至2012年10月,中关村上市公司达到224家,上市公司总数在全球科技园区中仅次于硅谷,名列第二。

回望过去,中关村最大的贡献就是“引领中国社会走进信息化时代”;展望未来,中关村要在未来10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正书写答卷:

从峰值计算能力全球第一的高性能计算机、云终端网络计算机,到抗甲流疫苗、抗癌新药……可期的是,更多的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流水线;从信息产业,到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中关村成为“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可期的是,更多的新兴产业正在酝酿。

市场主导,制度发力

十年间,中关村影响力张扬。

外界看到的,更多的是企业品牌的魅力,财富的传奇;但对中关村自身而言,不断成长过程中,对制度、技术、管理、文化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却更为刻骨铭心。

联想集团以2004年并购IBM为始点,呈现裂变式发展。然而,柳传志认为,产权制度的变革和理顺,才是联想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前提。

创新体制机制,使一批关键技术,在中关村成长壮大。

龙芯,许多中国人记忆犹新。研究员胡伟武领衔的中科院计算机所龙芯团队,经过8年奋斗,研制出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龙芯产业化,中关村为其提供三大助力。新公司龙芯中科遇到的第一难题,就是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在新公司的投入及所占股比,此前,国家研发经费已超2亿元。一个开创性方案打开了天花板:新公司有偿使用成果,未来每卖出一枚龙芯,都向计算所上交使用费。第二步,中关村协调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投资基金,为其破解投资难题。第三步,股权激励为发展攒足后劲。北京市政府投资,为公司扶上马、送一程,其持有股份的一半,将会原价转让给经营团队。目前,第一批核心科研人员都得到了相应股权。这样的助推,使龙芯中科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在国家安全领域大显身手,曙光最新研发的刀片服务器、超级计算机,都相继采用了龙芯芯片。

在本土创新企业的成长中,让市场的选择与体制的护航,实现自然融合、无缝衔接,是中关村一直探索的课题。

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中关村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破冰探索: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按规定核定间接费用、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等。

2010年末,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关村实施“1+6”先行先试政策,为中关村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力。“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指支持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具体政策。

随着中关村示范区的崛起,中关村企业对全球投资机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资金往哪走,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的资金都在寻找新的创新中心。”金沙江创投副总裁孙坚这样说。活跃在中关村的创投机构有100多家,IDG、联想投资、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华登国际、联创策源、金沙江、青云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机构已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十一五”以来,中关村地区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

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这种风险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表明经济发展方式,正由一般性的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人才集聚,梦想翱翔

双清路,清华创业园A座302室,很出名。一间沸腾的大办公室,装着近40个小公司:一个方格、一台电脑、一把转椅、一个员工。半年后,有人撤了,有人搬到楼上更大的办公室去了。无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带着才华和梦想,创造传奇!他们是中关村奔腾向前的基础。

美国斯坦福大学威廉·米勒教授认为:“中关村最接近硅谷,从中关村的价值来判断,中关村机制、精神和文化比其他国家任何一处科技园都更像硅谷。”

从陈春先、纪世瀛、柳传志、段永基到王晓东、张朝阳、李彦宏、邓中翰、俞敏洪……一代一代的创业者在中关村书写传奇,现在传奇还在继续。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强”……中关村特有的创新精神、创业氛围,让林宇感受独到。2005年,林宇辞去北京邮电大学教职,创立网秦公司,在智能手机移动安全领域开疆拓土,当时,研发团队班底只有3个人。把小小的企业移到中关村,让艰难创业中的林宇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兴奋。他说:在这里,即使想法超前,也不会有冷嘲热讽,不会有猜忌,有的是志同道合的碰撞、沟通、共勉!到2011年,网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改变你未来生活的十大创新企业”之一,并入选达沃斯论坛当年全球“科技先锋”名单,当年5月,构建了独特商业模式的网秦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一切,仅用6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中关村能不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关键看能否创新体制机制,汇聚高端人才。”中关村的管理者这样说。

循着中关村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人才一直是其比较优势。在中关村示范区,高素质的企业从业者超过百万,博士、硕士超过14万人,“海归”人才近2万人。

2008年,中央启动“千人计划”,在北京引进的770名入选者中,超过80%在中关村。2009年6月,北京启动“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在引进和认定的海外高端人才中,超过70%的人才在中关村。2011年,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通过实施13项特殊政策,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才特区。

“吸引一位领军人才,就可以聚集一个团队,而这样的团队往往就能打造出一个新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选择,政府完全放手,由专家选择,由市场选择。

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有着与传统科研体制截然不同的选才模式,由24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决定人选;没有正式编制,也不受任何行政干预。而目前100多位入选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的人士,主要由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推荐人士负责选拔评审,参与者有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相关行业专家,大腕荟萃,名流云集。在人才的能力评价上,鲜见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身影,反倒是给人才服务,管委会乐此不疲、冲锋在前。

前沿技术扎堆,高端人才汇聚。人们期待,伴随国家的坚定崛起,中国终会诞生世界级的伟大企业,也许,其开创者就来自中关村,一个环境宽松、人才密集、奇迹迭出的地标之处。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07日 01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