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蒙:思想的享受 |
|
|
2009年07月23日10:05 来源:《光明日报》 |
 |
|
 |
演讲人:王蒙
地点: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
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京。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后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四部曲》等,中篇小说《相见时难》等,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等。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主持人语 这个讲座的主题聚焦于思想。我们每天都接触外面的世界,并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问题。但思想又往往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东西。王蒙老师将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为我们诠释:思想为什么也能为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下面就让大家聆听王老师精彩的演讲———思想的享受!
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思想的享受”。思想在人的一生当中占的时间太多了,那么思想是干什么的呢?简单地说思想是为了“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和实用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反映实际,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所谓解决实际的问题,也包含着解决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思想的意义,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直接地去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一个政治问题,思想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愉悦和充实,甚至于再说得过一点,思想也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游戏。
下面我说一下思想的享受。我准备从六个方面简单地说一下,即生命的享受、智慧的享受、道德理想主义的享受、感情与激情的享受、自由想像的享受和语言的享受。
生命的享受
西方的哲学家,喜欢通过思想寻找生命的真理,寻找对于生命的认识。中国人的思想一重道德,二重境界,或者是一重境界,二重道德,境界和道德是分不开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生命有了足够的认识和超越,就可以达到一种至少从心理上来说非常开阔,非常享受的境界
生命的享受,就像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Ithink therefore I am )”。思想是你存在的证明,一个人在开始有自我意识后,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我是什么?为什么我是我?”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有了思想,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是认识你自己。西方的哲学家,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之谜。开罗郊区金字塔边上有一座斯芬克斯像,斯芬克斯见到每一个来的人都要提一个问题说:“有一种动物,早晨是四条腿,白天的时候是两条腿,晚上的时候是三条腿,这个动物是什么?”答案是人。因为人小的时候是爬,所以是四条腿,现在是二条腿,再年纪大一点,拄个拐杖是三条腿。西方的哲学家,喜欢通过思想寻找生命的真理,寻找对于生命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学者,侧重的并不是“真理”这两个字,大家看古圣先贤并不是讲真理也不特别讲求真,他们更注重的是修身。修身追求的是通过思想的切磋、修养、精进、端正,来追求一种道德上的上乘,追求一种生命的境界。中国人的这个思想也很有意思,他是一重道德,二重境界,或者是一重境界,二重道德,境界和道德是分不开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思无邪”指的是一种道德的品质,相反的“天人合一”、“三省吾身”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按孔子的说法“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达到这样一种既是道德修养的高度,也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思想反过来说,是能够使我们的生命进入什么样的境界?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充实?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视之为“我在我必思”,我只要还活着,就总在思想一些事,总在考虑一些事,其中也会思想、考虑自己的生命。
现在国外在争论所谓的心脏死亡和脑死亡。心脏死亡是把脉搏、心跳作为生命的主要体征,脑死亡就是把思想作为生命的主要体征。你的生命什么时候不存在了呢?当你的脑子已经彻底坏死了,你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没有思想,没有感觉,你变成了一个植物人。这时,虽然还有呼吸,还能够饮水,但是你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意识。所以,思想既是人存在的证明,又是存在的第一要务,人活着就有思想,有想法。
有时候我想,人在一生当中,如果从生命和思想的关系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途径。他可以是阶段的,也可以是并存的,我称之为第一是在游戏与生长中的生命。一个人的童年,婴儿时代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讨论他的思想,我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儿童时代是在游戏和生长当中度过的,这个时候一个人还没有特别严肃的思想,他的思想往往离不开游戏和生长。但到了学龄阶段,我称之为是学习与成长的阶段(这和生长不一样,生长是生理上的),这个时候他的很多思想是模仿性的、吸收性的、学习性的。到了青年时代,很多情况下,他的思想处在浪漫和伤感的阶段,他既对自己的生命开始有了充分的爱惜,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种珍惜和拥抱,同时与生俱来地他开始对生命的这种短促,对生命的意义不能完全找得到,而会产生怀疑、悲哀和伤感。
我所说的思想的享受中,对于生命的享受并不仅仅包括你的乐观、你的阳光、你的信心、你的信念,这些都是一种享受。但反过来说,对人生许许多多遗憾的觉察,就是说生命的滋味是酸、甜、苦、咸、辣都有的,不可能只有一种滋味,只有甜味,只有大白兔奶糖的滋味。自古以来,中国、外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感叹生命的短促。这个也是一种享受,你既享受了生命的光彩、生命的宝贵,同时也享受了对生命短促的这种遗憾的心情,反过来这种遗憾的心情又促成了你对生命的拥抱和珍惜。如果生命不短促,每个人生命都是无限的,又何必去珍惜它呢?
同时在生命当中,如果更进一步,我说它会进入到一种辛劳与责任的阶段。在这辛劳和责任当中,恰恰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安身立命的心思。就是说虽然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太空性的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历史性的问题解决不了,但是我作为一个人,总有自己要做的事。总有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我总要做这些事情。每天分得清意义也好,分不清意义也好,都要从早忙到晚。意义想得很透彻,要从早忙到晚,意义想得不透彻,也要从早忙到晚,因为要吃饭,要工作,要养家,要完成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同时我也享受国家和社会给我的关照和关爱。对大多数人来说,辛劳与责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对生命的安身立命,已经可以使人安心下来了。
【1】 【2】 【3】 【4】 |
|
|
(责任编辑:谢磊) |
 |
我要发表留言 |
 |
|
 |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评论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