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构建和谐与繁荣文艺
  2006年11月15日09:19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社会精神资源,特别是党的执政的精神资源的扩大、挖掘与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消灭阶级,消灭三大差别,当然是对于和谐社会的一种追求,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形式

  ●文学诉诸爱心,表达了对于价值特别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的珍视,使各种不平的情感和难以避免的郁闷、冲突有良性表达、审美地表达、虚拟地表演的可能,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张扬和抚慰,也使一切假恶丑受到鞭挞。文学与艺术给了我们多样的精神食粮,避免过分地饥渴、避免乖戾与偏执。文艺最终使人提升与快乐而不是暴躁与疯狂

  ●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与文艺的繁荣肯定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即文艺繁荣有利于社会心理的健康和谐,社会的健康和谐促进着文艺的起飞翱翔。美好的文艺作品最终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即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戕害生活戕害人为归宿的

  近二百年来,乃至更早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严重的内外冲突、战争困苦之中。早在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了滋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戾气——即一种恶意暴虐风气——的问题。由于历史的惯性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条件的特别严酷,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很长时间先是可以理解地后来又是过分地沿袭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世界两极对立格局的转变,中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既创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可能使社会面临新的不平衡、不和谐。

  一、提出和谐社会的构想,就是要淡化、解决和消除历史遗留的种种问题,正视新矛盾,正确地调整和处理这些麻烦,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平、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价值观念的新突破新发展。严酷的斗争,提倡的是斗争的哲学,斗争的坚定性,坚持斗争,不怕牺牲,决不妥协,否定任何中间路线(以免自己的阵营被扰乱),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等等,是价值指向的主体。今后,带敌我性质的斗争并不可能完全避免,我们仍然要进行气节教育、理想教育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教育,同时,我们也追求和谐,追求稳定,追求社会各种力量各种利益群体的良性互动,主张内部的谦和礼让,主张通过协商、调整(有时候是微调)、互利互信,当然更是通过稳定地发展自身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斗个不亦乐乎。

  三、中国共产党从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的变化,面临着大大地扩大团结面、从而必须扩大与深化自身的精神资源的历史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社会精神资源,特别是党的执政的精神资源的扩大、挖掘与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消灭阶级,消灭三大差别,当然是对于和谐社会的一种追求,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古代经典已经提出了“和”的问题。和,是社会政治的理念,也是哲学与审美的范畴,是哲学与审美的一种境界。《国语》中有八十九处提到“和”字。惠和,慈和,协和辑睦。声和而有七律,和五味。《礼记》中有八十处提到“和”字。讲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还提出了政和、和气、和天地、和四时的概念。《礼记》并提出致中和。《论语》中提出和为贵,和而不同。《孟子》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王道理想,即文明地执政的理想,又是哲学与审美理想,如和则生,同则不继。

  有一些来自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已在不同程度上被人们所承认,如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人道主义等,也是鼓励人们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是相反的。

  宗教的世界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不同,但宗教文化宗教道德中包含着一些有利于和谐的追求:如佛教的慈悲,伊斯兰教的施舍,基督教的宽恕等,我们要尽量调动一切精神上的积极因素。使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更加博大精深的精神依靠,精神动力。

  四、我早就提出了“文学的挑战与和解”的命题,因为文学诉诸爱心,表达了对于价值特别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的珍视,使各种不平的情感和难以避免的郁闷、冲突有良性表达、审美地表达、虚拟地表演的可能,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张扬和抚慰,也使一切假恶丑受到鞭挞。文学还创造了虚拟地实现某些愿望与梦想的可能,文学与艺术有时通过假设来实验、铺陈人们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的互相激荡。文艺谱写着壮丽的历史创造者的诗篇。文艺拓宽着人们的精神空间,精神度量。文艺发展着人们的想象力、理解力与同情心。文学与艺术给了我们多样的精神食粮,避免过分地饥渴(饥不择食)、避免乖戾与偏执。文艺最终使人提升与快乐而不是暴躁与疯狂。即使某些文艺作品偏爱负面的题材,它也仍然提供了作为精神现象而不是突发事件加以斟酌治疗的更多从容的机会,而不是火烧屁股的急不可待。何况有更多的文艺作品树立着弘扬着我们珍视的核心价值。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与文艺的繁荣肯定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即文艺繁荣有利于社会心理的健康和谐,社会的健康和谐促进着文艺的起飞翱翔。美好的文艺作品最终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即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戕害生活戕害人为归宿的。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文化部原部长)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专题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王蒙专栏
相关新闻:
· 和谐需要什么思维方式 2006-11-14 08:51:56.39647
· 为什么和谐社会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 2006-11-14 08:38:32.144958
· 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发挥政协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2006-11-14 14:52:51.098087
· 创新·诚信·和谐:引领民营企业发展 2006-11-14 14:23:04.030181
· 社会经济:拓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2006-11-13 09:01:30.757022
· 打造现代保险企业 促进和谐成果共享 2006-11-13 08:43:04.450744
· 为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006-11-13 07:55:52.070258
· “党内和谐”:农村党建新视角 2006-11-14 08:18:18.499563
· 和谐社会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 2006-11-13 09:31:01.883313

打印文本   我要纠错  查看留言   强国社区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