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
陈 晋 |
2009年07月06日09:02 来源:《北京日报》 |
 毛泽东在《资治通鉴》里读到关于三国重臣法正的记载时,批注说:“观人观大节,略小故。”
|
对许世友的评价从一个侧面透露出毛泽东是如何看待党内领导干部的个性的
人们常说许世友是一位传奇人物。所谓传奇,除他的经历外,还包括他的个性。对许的个性,毛泽东在“文革”期间曾几次谈到。1967年9月16日,在杭州对杨成武等人说:他们要打倒许世友。打倒许世友行吗?对许世友我是要保的。都打倒了谁指挥打仗啊?这个人还是有魄力的,错就错,对就对,很果断。他犯错误也果断嘛!1971年8月31日,在南昌同许世友、韩先楚等人谈话时,毛泽东问了南京军区领导成员的构成情况后,又对许说:“你这个地方缺少一个‘宰相’,‘宰相’很重要啊,我准备另找一个政委帮帮你的忙。”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再次当面对许世友讲: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也是少文。三次所谈,均涉及许世友的个性,诸如行事有魄力,但犯错误也很果断;能打仗,但缺少些文气;大致不能算是很全面,所以需要有好的“宰相”帮助。其中“犯错误也很果断”之语,或许是指“文革”初期许世友和意图打倒他的人硬碰硬对着干的做法。今天看来,这未必是错误,在毛泽东当时看来,即使有这样的错误,也要保他,至于是否是中规中矩的全面性人才,就更不是问题了。
许世友的行事风格,举“文革”中的两例可知。一例,1968年,张春桥看到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新闻纪录片后,对许说:你的镜头很突出,你是要在华东搞“以我为核心”吧。许世友把桌子一拍,不客气地予以回击:“放你的狗屁,你才要‘以我为核心’哩!”此事见于许世友自己的回忆文章。再一例,写进了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毛泽东传》。1973年8月21日晚上,中央政治局讨论十大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人选,先后提出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四人。其他人没有异议,唯独许世友说:“我看只要一个副主席就行了。”意思是周恩来一人即可。后来,他又认为,有三个老同志(周、康、叶)就够了。这明显是对王洪文不满。两天后中央召开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协商十大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名单。在周恩来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后,许世友依然插话陈述自己的观点。当张春桥指责许世友“反对主席的意见”时,许当众大声反驳:“你有什么了不起!”
按政治生活习惯,许的上述行事风格,确实不能算中规中矩。但在非常时期,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倒不失为一个亮点,至少不能说是一件坏事。毛泽东从正面去体会和点评许世友的个性,还说要保护他,从一个侧面透露出毛泽东是如何看待党内领导干部的个性的。
“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
早在1945年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说过一段很值得咀嚼的话。他讲: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是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这种不同,就是不让同志们发展长处。在七大结束时作的结论报告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任何一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我想这样讲:‘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然,对干部的要求和培养,毛泽东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和愿望,即全面发展。体会他各个时期的有关论述,所谓全面发展,大体上可用一些对立统一的概念来衡量。诸如德与才,红与专,文与武,刚与柔,政治与业务,实践能力与学识修养,看得到与抓得起,等等。不过,毛泽东也深知,全面发展,同时兼备各种特长的人才,通常情况下总是少数,也不常有。因此,只能相对地来看待和要求干部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中来追求全面。故毛泽东在七大选举中央委员的时候,明确表示:“我们的选举,应该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即不是从个人求完全,而是从集体中求完全。” 【1】 【2】 【3】
|
|
|
(责任编辑:赵晶) |
 |
我要发表留言 |
 |
|
 |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评论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