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党的文献》杂志看党的文献事业及其价值 |
——在《党的文献》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兼《党的文献》主编 陈 晋 |
2008年04月17日15: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我首先代表《党的文献》杂志,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个座谈会。
《党的文献》是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于1988年正式创办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党内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胡乔木同志,都欣然为《党的文献》题写了刊名。可以说,我们这个杂志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出现的,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年来,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历任领导李琦同志、逄先知同志、滕文生等同志和中央档案馆历任领导王明哲、王刚、毛福民等同志,都给予《党的文献》杂志悉心指导和关怀。我在这里向各位老领导、历任主编和在杂志社工作过的同事们表达由衷的敬意!感谢他们薪火相传,前后接力,为杂志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党的文献》逐步明确了在全国社科期刊界和理论界的定位,这就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平、思想、风范和业绩方面的编研成果;两个重点是,反映党史国史中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了这样的定位,《党的文献》也就逐步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具体说来,我们在办刊过程中的追求和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布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党史国史重大决策、重大事件的重要文献。这项工作以中央档案馆的馆藏文献为依托,以配合党的现实实践和理论创新为宗旨,以促进人们学习、研究、宣传党的领袖人物思想生平、党史国史重大课题和党的思想理论为导向。20年来,本刊公布的重要文献已达到350万字。在公布文献的同时,我们还配发解读文章,以便于读者理解这些文献的产生背景和价值。不少文献公布后,对澄清社会上对党史国史的一些错误认识,科学地研究和宣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生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关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的文献,关于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文献,对人们真切理解我们党在实践和理论上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进规律,有着很直接的启迪作用。
二、着重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平、思想、风范、业绩的研究成果。这方面我们主要依托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文献室的基础工作是编辑、研究和宣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理论和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所展示的风范和品格,以启迪今人。这个目标,自然地演变为《党的文献》杂志的自觉追求。杂志长期开设固定专栏,集中发表研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最新成果,以此推动对他们的研究和宣传不断深入,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逐渐成为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研究和宣传老一辈领导人的思想生平、经验智慧、品格风范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立足于现实,以敏锐的眼光来策划组织选题。《党的文献》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学术刊物,它是思想理论界的一方阵地,担负着“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为了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创刊以来,大家始终注意到,编辑研究党的文献,事实上属于一门特别具有现实性的历史科学,是一门特别具有宏观性的理论科学,还是一个特别具有政策性的宣传领域。因此,策划组织选题要有大局意识,力求做到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党的文献》的办刊历程,我们的一个重要体会是,它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样也是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道前进的,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从大的选题来看,围绕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历史问题的决议》,围绕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卓越命题,围绕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围绕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部署,围绕十五大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和基本经济制度,围绕世纪之交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围绕十六大以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战略,《党的文献》都适时地发表了相应的历史文献和现实文献,发表了一些重头的研究文章,及时从党的文献编辑和研究的角度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四、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办刊思路,使党的文献的编辑和研究更加平易近人,为更多的读者喜闻乐见。为此,从2005年开始,在室领导的提议和主持下,《党的文献》杂志尝试作了一些探索,增设了“历史文献中的人物事”等栏目,主要是从党的重要文献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著述中,发掘对今人有启迪作用的选题,或文献新解,或旧事钩沉,或人物论说,夹叙夹议,以小见大,彰显随笔文风。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已经逐步形成较为稳定成熟的风格。由于篇幅短小,文字活泼,可读性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读者,都比较喜欢。除了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外,这个栏目的文章,有的被中央领导在讲话中引用和参考,有的被行业部门领导作为参考资料,有的被读者贴到各种网络论坛里去热评,有的还被列入中学网里的教学第二课堂。今天,赠送给大家的两本《史林智慧琐谈》和《治国与读史》,就是这些文章的集纳。
最后,我再简单汇报一下《党的文献》杂志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一些情况。杂志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这两年还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这在学术理论杂志发行量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去年初,我们开始定期向“人民网”、“新华网”和清华大学“中国知网”提供文章,到目前为止,效果很不错。网上订阅用户达到3000多个,其中海外用户达到300多个。当然,我们看重的主要是杂志影响力。所以转载率非常重要。从纸质媒体来看,《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作家文摘》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转载率不断攀升,每年都有四五十篇。
对我们来说,《党的文献》杂志创刊20周年,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回顾过去,本刊在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方面,在向大家名家的组稿约稿方面,在与普通读者的沟通联系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我们深感压力,同时也视为动力。我和我的同事们将通过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的领导下,加倍努力,扎实工作,以期把《党的文献》办得更好!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
|
|
(责任编辑:刘倩) |
 |
我要发表留言 |
 |
|
 |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评论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