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 |
|
石仲泉 |
2011年04月27日15:31 来源:《河北日报》 |
 |
|
 |
开栏的话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报自今日起在本版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论”专栏,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对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等进行深入阐述,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更加自觉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革命胜利后,要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既无比波澜壮阔,又异常艰辛曲折。
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投入迅速到来的革命洪流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本来推进了孙中山倡导的北伐革命的大好局面。但大革命后期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背叛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对共产党和革命人士实行疯狂的屠杀和镇压,继续维护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甚至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更加深化,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更加厉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步履维艰。共产党人不得不单独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异常艰难、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怎样结合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并不容易。这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面对反革命武装力量的强大和残暴,革命不能不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党长期处在农村,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但最初并未认识到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对实际主导共产国际的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意见不能不执行,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处于幼年时期的党,对这些问题很难正确把握,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前期不可避免地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批判了使革命陷入绝境的“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后期的10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实践方面,探索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率先在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中央苏区等10多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抗战时期,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看作中国革命道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二是在理论上更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精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刘红艳) |
|
 |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评论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