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出主意,用干部”
陈晋
2009年09月14日08:5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有很高领导艺术的大政治家。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他们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

  毛泽东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邓小平则联系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

  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

  道理不难懂,做起来却非易事。历史上一些领导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很值得玩味。毛泽东读史,多注意此道。

  先说“出主意”。

  领导出主意,最常见的是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发挥关键作用。提出主意的快慢和好坏,体现决策水平和谋断能力的高下。毛泽东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曾比较三国时期几个主要领导集团核心人物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别,认为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根本就是“见事迟,得计迟”,属不称职的领导。

  看来,见事早,得计早,是提出好主意的一个前提。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毛泽东还举了蒋介石在辽沈战役中的一个例子。他说:“蒋介石就是见事迟,得计迟。形势已经出来了,他还没有看见,等看见了又不好得计。比如辽沈战役时他对卫立煌的部队,总是犹豫不决,最后才下决心,强迫他去热河到北京。如果早一点,我们围攻锦州的炮一响就让他马上走,我们就没有办法,只能切他一个尾巴。如果在我们还没有打锦州时,就把沈阳、锦州统统放弃,集中于平津,跟傅作义搞在一起,我们也不太好办。”这个评点,虽然是10年后的体会,确也符合辽沈战役的战场实际,指出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决策快慢之别。

  见事早,得计早的谋断力,总是在实践中甚至在失误中积累和增长起来的。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对有的事情可能见事早,得计早,对有的事情则未必。毛泽东坦言,新中国成立后,对有些事情自己也没有料到。反思在见事、得计问题上的不足,本质上就是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出主意。故毛泽东1941年就讲到,“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邓小平晚年也说,他最关心的事,“一个总结经验,一个使用人才”。可见,总结经验也是出主意之一种。

  出主意、做决策不是一个人的事,通常情况下要有一个听取别人意见、汲取别人智慧的谋断过程。按毛泽东的说法,要“多召集几个会议商量,然后才能有断,所断便是善断”。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他称刘邦是“从谏如流”的典型,反观项羽,“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因此,“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在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还详细讲了刘邦纳谏善断的几件事情:一是听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一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一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这些见事早、得计早的主意,虽然不是刘邦提出来的,但他能及时采纳决断,作出明智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总有人给他献计,改变他的想法,不能不说与他平时着力营造“出主意”的氛围有关。毛泽东在读《史记·高祖本纪》的批注中,说“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个判断的依据,倒不一定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历史结局,而是在走向这一结局的过程中,刘邦作为高明政治家在“出主意”这个问题上,远非项羽所及。


【1】 【2】 

 
(责任编辑:秦华)


我要发表留言
                               到强国社区注册
      留言须知

·热点关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雷锋传人”郭明义
·焦点新闻
·周永康3天4会金正日 广泛接触朝鲜干部群众
·重庆8个月75名厅处"工程干部"落马 将专项预防
·59岁的村干部蔡金亲抗灾殉职 市委书记感动落泪
·安徽省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福建公选省管干部
·深圳龙岗区常务副区长钟新明严重违纪被"双开"
·"工作狂"副局长怎也出事|"唐人识弓"看干部雅量
·收入分配症在手段不足|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改革
·抗美援朝美军战俘生活解密|乌兰夫最后内蒙之行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揭秘:杨尚昆突遭撤职 被免去中办主任以后
2.王建军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图/简历)
3.弯海川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图)
4.石家庄交通局原副局长受贿后 疯狂工作为将功补过
5.少将吴忠对周恩来的赤胆忠心
6.刘霞:聘用制催生的新难题
7.抗美援朝 彭德怀等七首长签名“38军万岁!”
8.深圳龙岗区常务副区长钟新明因严重违纪被“双开”
9.【网评周刊】李源潮为何如此看重做小官的“村长”…
10.习近平与中青年干部座谈 强调在地方和基层锤炼党性

  ·频道精选
习近平与中青年干部座谈:在地方基层锤炼党性
习近平与中青年干部座谈:在地方基层锤炼党性
  周永康在朝鲜参观农场走访农户
周永康在朝鲜参观农场走访农户
 
·胡锦涛: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先进事迹
·贺国强:为反腐倡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薄熙来天津考察交流:力争上游才能后来居上
·政府招商项目变违法建筑 省市督办书沦为空文
·四川安县:试点乡镇党委班子全部公推直选产生
·中央全会备受瞩目:中国政治的新景象

社区论坛·空间·网友
“十二五新期待,网友寄语十七届五中全会”征集
“十二五新期待,网友寄语十七届五中全会”征集
  毛泽东五次盛赞习仲勋 “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泽东五次盛赞习仲勋 “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泽东题词到胡锦涛指示 习近平心中"好课堂大考场"
·温总理何以“打开天窗说亮话” "村官"小看不得
·李源潮缘何对“村长”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50多岁被提拔咋震撼人 邓小平"干部不能主意太多"
·袁纯清官场“整风”指向谁 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毛泽东:接班人是刘少奇 |刘少奇的几个子女

·史海回眸
因《新青年》结缘的钱玄同与陈独秀
因《新青年》结缘的钱玄同与陈独秀
  一天7万人涌向韶山 红色景点迎来游客高峰
一天7万人涌向韶山 红色景点迎来游客高峰
 
·“红色资本家”王光英的“红色”情结
·大汉奸褚民谊的最后结局
·“红色医生”柯麟为澳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红色记忆之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赵尚志最后的战斗:“我死也要死在东北”
·徐向前:人如其名,越是硬仗越向前
资料中心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 德·邓小平
·陈 云·叶剑英·杨尚昆·贺 龙  更多>
历次党代会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五大
六大 七大 八大 九大 十大
十一大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党和国家领导人选集、文集和文献集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